據義烏市商務局發布的《關于暫停市場采購出口特定防疫物資的通告》,自5月10日起,全國范圍暫停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呼吸機、紅外體溫計等醫用物資和非醫用口罩等防疫物資(簡稱“5+1類防疫物資”)。
根據該通告顯示,自今年5月2日起,對偽報、瞞報出口前述物資的,一經查獲從嚴處罰。其中,對市場采購貿易經營者,行業信用直接扣至零分,撤銷市場采購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扣除當季度50%貿易獎勵;對市場采購貿易組貨人,行業信用直接扣至零分,撤銷市場采購組貨人注冊,禁止企業法人一年內再次注冊組貨人;對一般貿易出口企業,行業信用直扣至零分,2020年一般貿易出口獎勵扣除50%。
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國內防疫物資大量出口,也滋生了防疫物資生產、注冊等環節灰色貿易。3月31日,國家藥監局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有序開展醫療物資出口的公告》,要求自4月1日起,出口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呼吸機、紅外體溫計等5類產品的企業,須取得我國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書,同時符合進口國(地區)的質量標準要求;4月25日,《關于進一步加強防疫物資出口質量監管的公告》明確加強非醫用口罩出口質量監管。
隨后,國內對于前述5類重點防疫物資監管被全面收緊。據海關總署官網消息,4月以來,海關在貿易、郵件、快件、跨境電商等渠道,共查獲非清單企業生產或無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書的醫療物資1120.5萬件,其中口罩994.1萬個,防護服15.5萬件,新冠病毒檢測試劑108.5萬份,紅外測溫儀2.4萬件。
4月26日,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已采取一系列舉措,從生產、交易、認證、出口等環節強化防疫物資的質量監管。相關部門協同配合,嚴厲打擊假冒偽劣、違規出口等擾亂市場和出口秩序的行為。
就在此次通告發布前的5月9日,海關總署再發通報,曝光了16家近期查發出口防疫物資質量安全不合格企業及相關產品批次情況。其中包括南京市禹沭進出口有限公司、青島途化梅商貿有限公司、萍鄉市慧斌科技有限公司等。據了解,海關方面將對涉事企業采取下調信用評級、提高查驗比例、依法暫停或取消有關資格資質等多種懲戒措施,使違法違規企業“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國內監管從嚴的同時,海外機構也在加大力度,縮減對華防疫物資進口白名單。美國當地時間5月7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監督管理局(FDA)在其官網聲明,其緊急使用授權名單已取消約60余家對中國制造商在美國銷售N95口罩的許可,目前僅剩14家中國制造商持有當地防疫口罩銷售授權,理由是部分制造商生產的口罩無法針對新冠病毒提供足夠防護。
據了解,目前中國通過市場化采購方式向194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防疫物資。此次通告發出后,暫停以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5+1類防疫物資”意味著什么?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龐超然指出,義務商務局發布該公告并不是說前述類型防疫物資均不能在義烏海關出口。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是指由符合條件的經營者在經國家商務主管等部門認定的市場集聚區內采購的、單票報關單商品貨值(含15萬)美元以下、并在采購地辦理出口商品通關手續的貿易方式。該貿易方式為專業市場“多品種、多批次、小批量”外貿交易創設,具有通關快、便利化、免征增值稅等特點。暫停以此類貿易方式出口防疫物資,主要也是為了加強檢驗檢疫、促進產品溯源、保證出口商品質量。
“目前國家對貿易商將采購的醫療物資再出口行為管控趨嚴,此類約束是好事?!眹H貿易專家劉馨澤律師進一步表示,目前來看,暫停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重點或在約束貿易商,使其不能在采購生產企業的醫療物資后,轉而出口至別國。“該政策主要是針對那些不具備出口資質的生產防疫物資企業,而對于具有防疫物資進出口權的生產型企業其實是沒有限制的?!?/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