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3月25日),據解放軍報報道稱,軍委后勤保障部與國家醫保局聯合出臺了軍隊醫療衛生機構參加駐地藥品和醫用耗材采購工作政策。
政策明確,從今年5月1日起,除全軍組織集中招標的戰救藥品和醫用耗材外,其他品種將全部優先采用駐地采購工作的方式組織實施。
此外,政策還要求,軍隊醫療衛生機構按照規定的方式、程序和要求,分類使用國家集中采購、談判、定點生產,以及駐地省市招標采購結果。
政策的發布,也就意味著此前的軍區招標正式結束,未來軍隊醫療機構的集中采購將與地區的集中采購同步。換句話說,軍隊醫療機構正式參加地方集中采購。
據官方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的五大軍區分別為東部戰區、南部戰區、西部戰區、北部戰區和中部戰區,每個戰區內包括5-6個省市,其中軍隊醫療機構的數目是非常可觀的。
此前,軍區招標和省級招標采購是處于并列地位,醫用耗材軍區招標的產品數目非常的多,相應的中標產品占市場銷售份額也是比較大的。可以說,對于耗材企業而言,軍區招標采購市場和地級集中采購同樣重要。
事實上,早在今年的1月份,安徽省合肥市醫保局就下發了關于成立合肥市公立醫療機構藥品耗材帶量采購聯合體委員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明確,166家醫療機構組成帶量采購聯合體,執行藥品耗材帶量采購。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這166家醫療機構中,包含了6家軍隊醫療機構。也就是說,合肥市的醫用耗材帶量采購結果,軍隊醫療機構同步執行。
合肥市帶量采購聯合體醫院名單
早在2019年,安徽省就開展過骨科脊柱類和人工晶體類兩大類高值耗材的帶量采購,以省屬公立醫院1年內兩類高值耗材的70%、90%采購量以量換價。
從談判結果來看,骨科脊柱類耗材總體平均降價53.4%,單個組件最大降幅95%,人工晶體類耗材總體平均降價20.5%。
此次政策的發布后,也就意味著未來軍隊醫療機構采購也將同樣執行大幅度的降價結果,可想而知耗材企業的另一大市場利潤也將面臨大幅縮水。
不僅如此,在此前以京津冀牽頭的3+6帶量采購聯盟的文件中也明確提出,除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山東省9省市公立醫療機構外,鼓勵軍隊醫療機構參與。
大體量的帶量采購之下,流通環節得到有效的清理,購銷中的灰色利益鏈條也被直接斬斷,顯然軍隊醫用耗材的采購供應質量和效率會大大提升。而對于醫療器械的經銷商而言,全面的醫用耗材市場擠壓下,怕是一點“差價”都沒有了。
就目前而言,我國的耗材采購已經進行到了跨省跨區域聯盟采購階段。隨著國務院《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的頒布,明確未來全國性耗材采購聯盟的落地也在規劃范圍內。
在全國性大體量耗材采購之下,醫療器械市場以量換價的影響范圍無疑會非常的廣泛,產品的降價幅度也無疑會更大。而本次軍隊醫療機構的加入后,可以說再次推動了醫療器械市場的新一輪洗牌。
保價還是保市,或許是大批經銷商2020年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