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醫療器械巨頭無一不是歷經并購,逐步成為行業霸主的,正所謂“無并購、不巨頭”。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全球發生152起并購案,本文將著重盤點醫療器械海外TOP 15并購案、國內TOP 3并購案。
?海外TOP15?并購案
2019醫療器械海外TOP 15并購案排名 ?
來源:浩悅資本
2019年總體醫療器械并購規模達495億美元,交易總額接近2018年的1倍。其中Top 15并購交易總金額高達334億美元,全年交易金額大于10億美元的巨額案例增多至9起。按照賽道的金額與交易數量而言,骨科成為當之無愧的最熱門賽道,共發生4起并購交易,累計金額高達85.35億美元;醫療機器人緊隨其后,共發生3起并購交易,累計金額72.2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史賽克和波士頓科學則是最積極買買買的巨頭,曾經的并購狂魔美敦力反而相對不那么活躍。
2019醫療器械海外TOP 15并購案
交易賽道規模及交易數量??
來源:浩悅資本,單位:億美元
TOP 1:3M斥資67億美元收購Acelity及其子公司KCL ?
2019年5月2日,醫療技術公司3M宣布已與Apax Partners、加拿大養老金計劃投資委員會(CPPIB)和公共部門養老金投資委員會(PSP Investments)簽署最終協議,以約67億美元, 4.5倍PS收購全球領先術后護理公司Acelity及其子公司KCL。這也是2019年全球醫療器械行業并購金額最大的事件。
Acelity是一家全球先進的傷口護理公司,致力于為整個護理過程中的客戶和患者開發創新的治療方案。其子公司KCI是高階敷料領域的巨頭之一,產品線非常豐富。其主要產品是VAC負壓傷口療法、先進的傷口敷料和負壓手術切口管理系統。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醫療支出持續增加,人們對具有減輕換藥痛苦、縮短愈合時間、減少換藥次數、降低醫務勞動強度、降低綜合治療成本、換藥操作簡便易行等優點的新型敷料的需求日益迫切。3M公司這番不惜斥巨資的收購,顯示了對該細分賽道的強烈看好。
TOP 2:強生57.5億美元收購外科手術機器人公司Auris Health
強生合計斥資57.5億美元(34億美元現金+23.5億里程碑付款),收購手術機器人公司Auris Health。
Auris致力于開發微創手術機器人,提高手術精細化水平并減少手術創傷。其Monarch平臺,可用于診斷和治療的支氣管鏡手術,目前著眼于肺癌。Monarch平臺類似游戲遙控器,醫生可更直接操控,且集合機器人、軟件、數據科學、視覺成像等先進技術,使內窺鏡有更廣泛的觸及范圍以及更廣闊的視野。
手術機器人市場盡管非常封閉,但利潤空間十分誘人。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了手術機器人的競爭,試圖打破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對行業的壟斷。包括美敦力、強生、西門子及史賽克等多家醫療器械巨頭豪擲千金,爭相進入該賽道中布局搶食,且多次刷新交易記錄,大額收購讓人眼花繚亂。對于巨頭而言,想要在高度專業和細分的醫療器械市場中保持競爭力,并購可以說是一條捷徑,醫療機器人一方面自身增長勢頭迅猛,同時其綜合性、技術先進性更能鞏固眾巨頭現有增長亮點、刺激疲軟業務,在保持自身龐大的市值同時,積極拓展下一賽道飛速發展空間。
來源:浩悅資本
TOP 3:史賽克47億美元收購賴特醫療
醫療器械巨頭之一史賽克以4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Wright Medical(賴特醫療),以期在快速增長的骨科領域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浩悅資本認為,本次收購對于史賽克的價值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技術領域互補:賴特醫療在生物骨填充劑產品具有優勢,史賽克在手術機器人具有優勢,2家公司所擅長的技術領域不同,可以進行互補;
2.鞏固下肢業務:賴特醫療2019年下肢設備的銷售額或將達到3.42億美元,對于史賽克的下肢業務拓展是很好的助力,?并且賴特醫療豐富的下肢產品也將改變史賽克以腳為重點從而存在的產品局限性;
3.開拓上肢業務:賴特醫療在上肢業務也有著優秀的表現,其2019年的銷售額預計將達到4.46億美元,至2024年將達到7.37億美元,增長快速。而史賽克在上肢業務一直未占有太多份額,但公司對肩部業務非常重視,已經開始研究在肩部手術中使用手術機器人Mako,期望在上肢業務有所突破。
以史賽克為首的器械巨頭近幾年一直高舉收購旗幟,不斷通過收購新技術或互補產品線來鞏固骨科領域的雄厚實力。據統計,史賽克五年中完成了不少于25筆并購交易,其中4筆的價值都超過了10億美元,而收購賴特醫療則是金額最大的一次。骨科領域近年來無論在機器人的研發、還是創新技術產品的開發都有眾多顯著的成果,幾大骨科巨頭也呈現出強者恒強的勢頭,未來骨科巨頭們還將持續關注真正擁有技術創新能力的創業公司,通過收購的方式加速自身業務發展的步伐,并擴大業務領域。
TOP 4:波士頓科學42億美元收購介入醫學BTG
2019年8月19日,波士頓科學宣布完成對BTG公司的收購,收購金額高達42億美元。
BTG是一家英國介入醫學企業,開發用于治療血管疾病和癌癥的微創外科手術產品以及特殊藥品。BTG有三大核心業務:介入醫學產品組合、血管產品組合、治療過度藥物劑量的急性藥物解毒劑藥品線。其重點發展的介入醫學有TheraSphere Y-90放療微球和GALIL冷凍消融系統兩個產品組合,用于治療肝、腎和其他癌癥。
就波士頓科學的產品結構而言,分為心血管介入與外周業務、心臟節律管理業務、醫療外科手術業務三大塊,而其中又以系血管介入為主。波士頓科學在肺栓塞領域暫無能吸引市場目光的產品。此次收購BTG可以一步提升自己在癌癥和肺栓塞領域的業務能力。
TOP 5:Colfax以31.5億美元現金收購DJO全球
2019年2月,Colfax科爾法公司宣布以31.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骨科領域排名第六的巨頭DJO Global。
此次收購DJO是科爾法公司有史以來進行的最大規模交易,?不僅如此,科爾法公司正考慮出售其空氣和天然氣處理業務。該業務收入占科爾法總收入的40%。?這意味著該公司在醫療器械行業正進行大筆押注。
我們調查發現:科爾法公司的創始人Steven和Mitchell Rales兄弟,也就是丹納赫的創始人,科爾法實則是1995年丹納赫分拆成立。這意味著科爾法公司的高管人員對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運營、銷售等環節是十分熟悉,此次收購和“轉型”可以算是回到“老本行”。
而DJO公司經過40余年發展歷史,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骨科康復產品提供商。目前勢頭迅猛,市場占有率高,正是尋求大幅度轉型的科爾法公司理想標的。?
科爾法此次如“壯士斷腕”的轉型,實際上,卻是回歸“初心”。
TOP 6:Fortive以28億美元收購強生非核心業務消毒產品部門
2019年2月,強生公司以28億美元出售其高級消毒產品ASP業務給Fortive公司。Fortive公司將支付包括27億美元現金和1億美元的保留應收款。該交易PS為3.5x,EBITDA為13.9x。
ASP支持醫療機構保護患者免受醫源性感染的影響,這種感染是導致患者發病和死亡的一項主要原因。ASP的解決方案包括提供設備、耗材和軟件,用于可重復使用手術器械的低溫最終滅菌和高等級消毒。
Fortive位于華盛頓埃弗雷特,生產和銷售醫療儀器和其他技術,包括GPS跟蹤產品。2016年,Fortive從醫療和工業零部件制造商丹納赫公司(Danaher Corp.)剝離出來。
TOP 7:富士膠片以1790億日元(約合16.3億美元)收購日立旗下影像診斷相關業務
2019年12月18日,富士膠片以1,790億日元(約合16.3億美元)收購日立旗下的影像診斷相關業務。
日立自1953年推出X線攝影系統以來,致力于提供影像診斷系統、醫療IT服務、電子病歷等解決方案,助力提高醫療質量和效率。其影像診斷系統業務具有強大的全球影響力,提供包括CT、MRI、X線攝影系統和超聲診斷設備在內的廣泛產品線。
Evaluate的報告顯示,目前GE醫療、西門子醫療和飛利浦醫療在醫學印象概念各領域合計占有65%的市場份額。2016年,佳能以6,655億日元收購東芝醫療,一躍成為影像領域第四名,而在全球醫療影像診斷醫療器械公司排行榜中,富士膠片和日立均居前列。合并后,富士膠片的市場份額將接近佳能醫療。
富士膠片原本在DR/CR/乳腺X射線診斷系統、醫療IT和內窺鏡領域實力強勁,本次收購日立醫療的MRI和CT,以及作為強項的超聲業務,形成了很好的互補。預期協同效應:
1.擴充產品線,提供一站式整體解決方案;
2.自主影像處理+AI,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3.通過交叉銷售擴大營銷能力。
TOP 8:西門子醫療11億美元收購Corindus
2019年8月,西門子醫療與美國機器人輔助血管介入平臺制造商Corindus Vascular Robotics達成了收購協議。西門子醫療將以每股4.28美元的現金收購Corindus全面攤薄股份,總價11億美元。
Corindus是機器人輔助血管介入的全球技術領導者。目前的血管介入手術一般是由醫生進行穿刺注入造影劑,在血管造影的輔助下,再進行植入支架等操作,對醫生的技術要求較高。Corindus開發的手術機器人Corpath兼具操作、導航、定位的功能,通過獨立模塊使用觸摸屏和操縱桿掌控手術,極大提高PCI手術的效率。Corindus還將會在外周手術、神經介入治療、放射介入治療上展示出發展潛力。
西門子醫療本身是DSA醫療設備頭部的企業,增強精確成像與機器人輔助介入的協同效應,為微創手術提供更豐富的產品組合、解決方案并優化治療過程。值得期待的是,在國內市場也有多家企業布局機器人賽道,其中同樣研發生產DSA的企業唯邁醫療在介入手術機器人方向也進行了布局。
TOP 9:BPEA 10億美元收購Lumenis
2019年11月19日,亞洲風險投資公司Baring Private Equity Asia從倫敦投資公司XIO Group手中收購Lumenis。Lumenis的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
Lumenis成立于1966年,總部位于以色列耶路撒冷,其主要業務是為美學、外科和眼科專業開發微創臨床設備。在社交網絡曬照成風,小鮮肉們千萬級別微博粉絲群體的大背景下,“顏值經濟”時代居民美麗需求日漸凸顯,全球美妝護膚及醫療美容發展迅猛。人們對美的需求不斷提高,且醫美行業不受4+7或醫保控費,未來增長潛力巨大。無獨有偶,同年11月20日,美國私募股權公司CD&R宣布以2.05億美元價格,向Hologic公司收購Cynosure(賽諾秀激光公司)。
Lumenis與Cynosure紛紛被并購,可以看到圍繞醫美的領域技術整合悄然進行,艾爾健(艾伯維收購)、XIO、Apax都尋求圍繞生物材料、激光、射頻等技術搭建集團化平臺,逐級打造醫美全面解決方案。擁有核心技術的醫美公司已成稀缺標的。集安全有效的產品、差異化的產品組合、全球化的銷售渠道于一身的潛在優質標的將受到投資人追捧。
TOP 10:Cantel Medical Corp 7.25億美元收購牙科器械公司Hu-Friedy
2019年7月31日,儀器再加工、感染預防產品和服務提供商Cantel Medical Corp宣布將以7.25億美元的預付現金和股票對價收購Hu-Friedy。
Hu-Friedy是一家擁有111年歷史的全球儀器及儀器后處理工作流系統制造商,服務于牙科行業。這次收購創造了一個全面的感染預防,儀器和儀器管理解決方案提供者,以優化牙科醫生對卓越的臨床表現和一流的感染預防實踐的需求。將Hu-Friedy在牙科儀器和儀器管理系統方面的領先地位與Cantel領先的牙科感染預防消耗品相結合,有效地推進了Cantel的戰略——成為全球領先的創新感染預防和后處理工作流程解決方案及其主要終端市場教育的提供商。
預計此次收購還將釋放顯著加速收入增長的潛力。Cantel希望通過將Crosstex一流的感染預防消耗品與Hu-Friedy的IMS產品集成在新的和現有的IMS用戶中,實現潛在的收入協同效應。此外,Hu-Friedy在牙科和衛生學校的強大影響力是交叉銷售Cantel消費品組合的重要機會。
TOP 11:史賽克5億美元收購Mobius及Cardan Robotics,骨科版圖愈發豪華
9月4日,骨科巨頭史賽克Styker以5億美元(3.7億現金及1.3億分期付款)將Mobius及其子公司Cardan Robotics收入囊中。
Mobius自主研發了Airo?移動CT并在2018年4月獲得了FDA認證;Cardan致力于為脊柱手術開發機器人和導航技術。資料顯示,Mobius的Airo?移動CT與Stryker NAV3i圖像引導系統可充分整合,Airo?移動CT能讓外科醫生能夠根據需要立即獲取新的CT圖像,同時不會干擾手術室。憑借其非常大的孔徑和較小的占地面積,Airo?移動CT對術中使用進行了優化。
此次收購使史賽克的脊柱部門與其種植體、導航系統共同步入術中成像領域,并通過手術機器人為脊柱植入物市場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TOP 12:波士頓科學以4.65億美元收購Vertiflex,擴充其疼痛管理產品組合
2019年5月10日,波士頓科學宣布以4.6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脊柱植入物開發公司Vertiflex。
Vertiflex成立于2005年,總部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是一家脊柱植入物開發公司。該公司致力于研發微創脊柱外科設備,其獨創的腰椎減壓技術提供了除保守治療和傳統脊柱手術以外,治療椎管狹窄的新方法。Vertiflex開發了一個名為Superion System的脊柱減壓系統,這是一種用于改善腰椎管狹窄患者的身體功能,減輕疼痛的微創脊柱植入物。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使用該裝置5年后,服用阿片類藥物進行止疼的患者下降了85%。預計該裝置在2019年的銷量將達到6,000萬美元。
收購Vertiflex能夠擴大波士頓科學的疼痛管理產品組合,并通過將Superion System這種差異性技術與公司領先的脊髓刺激和射頻消融技術相結合,為醫生提供更廣泛的解決方案。
TOP 13:美敦力3.16億美元收購EPIX Therapeutics,進軍心臟消融技術領域
美敦力以3.16億美元收購心臟消融技術開發商Epix Therapeutics。
EPIX是一家私營醫療器械公司,設計新型心臟消融系統,用于治療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顫動等。其旗艦技術DiamondTemp消融系統是一種獨特的閉環溫度控制系統,可在消融過程中為醫生提供反饋。
據估計,2024年全球電生理市場將超過100億美元,其中單次消融療法成了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波士頓科學也在積極布局該領域,2018年就曾以2.02億美元價格收購低溫球設備技術公司Cryterion,以基于熱量的射頻消融,從而建立自己的心臟消融產品。
TOP 14:諾華旗下愛爾康2.85億美元收購人工晶狀體制造商PowerVision
2019年3月18日,諾華旗下愛爾康以2.85億美元的價格完成對瑞星旗下公司PowerVision的收購。
PowerVision專注為白內障患者提供創新的液體人工晶狀體植入物。利用眼睛的自然調節反應來傳輸植入眼睛囊袋中的人工晶狀體。雖然大多數用于矯正老花眼的人工晶狀體使用多焦點設計,在不同的焦點之間分配光線,但PowerVision的開創性在于,基于流體的設計創造了一個連續可變的單焦點晶狀體,充分利用眼睛肌肉的自然收縮。這項技術使患者能夠主動聚焦于物體,為患者提供一個自然的、連續的視野范圍。
除諾華外,強生在2017年初以43億美元收購雅培(Abbott)的醫療光學部門Abbott Medical Optics(AMO),同時它也在最近推出了它所稱的下一代單焦點人工晶狀體,可為患者在中、遠距離提供正常的視力。
TOP 15:史賽克2.2億美元收購以色列微創技術公司OrthoSpace
2019年3月18日,全球骨科巨頭之一史賽克宣布,以2.2億美元收購醫療器械公司OrthoSpace。值得一提的是,強生創新和施樂輝曾參與投資了OrthoSpace。
OrthoSpace公司總部位于以色列,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致力于為骨科患者提供有效解決方案的手術器械公司,其治療方案能夠減少患者疼痛,增加患者的運動范圍,同時保留患者的骨骼和關節結構。公司主打產品InSpace?可用于治療那些難以治療的肩袖撕裂患者,以及作為肩部翻轉的替代方案。
史賽克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骨科及醫療科技公司之一,是公認的醫療器械行業領導者,其公司產品涉及關節置換、創傷、顱頜面、脊柱手術植入物等等。此次史賽克收購OrthoSpace公司的產品,無疑是豐富了產品線,進一步鞏固了其在醫療器械行業的地位。
?國內TOP3?并購案
國內醫療器械行業整體是小散亂格局,行業集中度尚低,這一點類似于數年前歐美醫療器械市場。而當今國內醫療器械市場有幾方面因素變化將促進行業的并購整合:
1.從買方來看,1)上市公司。隨著二十一世紀初,第一批有科技含量的醫療器械公司經過近20年的發展,A股和港股市場已經有18家市值超百億人民幣的醫療器械公司,最高如邁瑞已超過3,000億市值。各家頭部公司在各自領域內份額達到高點,增長都接近瓶頸,需要通過外延式擴張拓展成長邊界,同時這部分上市公司大都擁有較高的PE、較多的現金,為并購提供了基礎;2)并購基金與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在2018年以來的資本寒冬中,多數基金呈現非常明顯的募資難趨勢,但頭部機構卻超募,浩悅資本曾在2018年后有多家投資機構咨詢是否有1億美元以上的并購醫療器械標的。從基金端,對于頭部基金因為募資規模較大,投資傾向于控股或成為單一第一大股東的交易;3)央企與國企。醫療器械擁有較高的技術壁壘,但在關系到國計民生,央企和國企參與甚少,近年感受到市場上有多家資金充沛的央企和國企關注、投資或者并購醫療器械企業。
2.從賣方角度看,1)單產品公司。醫療器械單品種天花板較低,但因為醫療器械不同品類之間技術差異較大,橫向開發多產品較難實現,在近十年成立的大量的單產公司中,通過單產品的商業化實現公司上市的機會越來越少,市場積累了大量需要通過并購實現投資機構退出的公司;2)競爭激烈賽道。收入低于1億公司 ,1億收入對于醫療器械公司是一個較大的門檻,受限于產品布局,產品性能,團隊局限等多種因素,大多數國內醫療器械公司收入無法超過1億,而對于競爭激烈的賽道,不進則退,經歷多年無法跨越這一門檻的公司在當前大環境下逐漸傾向于并購套現退出。
3.從政策端來看,從國家在帶量采購、醫保控費、招標降價、兩票制等多重政策和競爭壓力之下,中小企業在產品相對單一的情況下面臨越來越多的生存挑戰;在股災兩年后,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監管環境有較大的變化,證監會簡政放權,只有不到5%交易需要證監會審批,銀監會放寬并購貸款,國家層面鼓勵產業整合,調整產業結構,通過整合做大做強上市公司,形成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企業。
鑒于上述內外部情況變化,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兼并、聯合、重組將會更常見、更頻繁,未來十年將是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快速發展的“黃金時代”。
根據已公開的2019年數據,我國醫療器械領域共發生近20起并購項目(不含體外診斷),其中值得重點關注的大型并購案,主要有:
1.上海電氣控股康達醫療,大步進軍醫療器械領域
2.藍帆13.9億人民幣收購心臟瓣膜公司NVT
3.Genesis并購基金收購瑞奇外科
TOP 1:上海電氣控股康達醫療,大步進軍醫療器械領域
康達醫療設立于2006年,是“醫學影像”和“口腔器材”領域專業的平臺型公司,總部位于上海,并在寧波梅山投資建設了康達洲際健康產業園,產業園占地319畝,投入資金25億元。
公司通過進口代理、自主研發和制造商參控股擁有了完整產業鏈,包括核磁共振、CT、彩超、多功能X線機、直接數字化攝影系統DR、乳腺X線機、C形臂、數字化升級系統和移動數字X線機、醫療器械創新網儀、動物醫學影像、口腔影像設備、口腔綜合治療臺、放療等。其中,影像器材產品占收入的70%以上。
上海電氣控股康達醫療,彰顯上海電氣正式進軍醫療板塊的決心與信心。康達醫療具有業內領先名望、豐富的產物鏈、強有力的營銷渠道,對跨界進入醫療器械行業的上海電氣而言,康達是最好的平臺。本次入股康達醫療,將會把康達醫療作為上海電氣未來醫療器械發展的核心平臺,深度布局醫學影像、口腔和放射治療等細分領域,強化康達4.0+e體系,實現百億醫療裝備產業規模。此次全面進軍醫療器械行業,也是中國電氣發展的重要戰略決策,目前上海電氣集團中央研究院已經集中大量科研力量,在外科手術機器人、智能康復設備、功能代替外骨骼、口腔3D打印材料等多個領域均取得重大突破。
TOP 2:藍帆13.9億人民幣收購心臟瓣膜公司NVT
2019年9月24日,藍帆醫療發布公告稱,將斥資1.78億歐元收購NVT 100%股權,正式進軍結構性心臟病治療領域。位于瑞士的NVT主要產品為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的植入器械—AllergraTM,NVT也是目前僅有的登陸歐洲市場的五大TAVR生產廠家之一。本次并購使藍帆醫療可以快速獲取成熟的TAVR產品與技術,在歐洲市場獲得可以直接銷售的TAVR產品,實現TAVR產品從歐洲向中國以及全球市場拓展,將進一步深化藍帆醫療向高值耗材領域的轉型升級和業務布局。
2019年TAVR可以說是賺足了眼球:
- 11月6日,沛嘉醫療獲得1億美元C輪融資,該筆融資也成為近年來國內介入乃至醫療器械領域,融資金額最高的項目之一,高瓴資本、遠翼投資、國投創新、誠通基金等知名機構投資,包括經緯中國、禮來亞洲基金在內的現有投資者繼續投資,浩悅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 12月10日,心臟介入生物瓣公司啟明醫療(02500.HK)成功登陸港交所,募資2.92億美元,市值20.34億美元(截至2019/12/13),招股階段便已獲得312倍超額認購,浩悅資本擔任公司上市前多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
浩悅資本認為,心臟瓣膜賽道值得更深更廣的布局,可與之對標的心臟支架領域已經誕生了微創、樂普、威高、賽諾等多家上市公司,而心臟瓣膜市場有望超過心臟支架市場。這也解釋了為何投資機構對這個賽道從質疑、觀望,到如今的青睞與追捧。除了TAVR之外,二尖瓣置換和修復同樣值得關注。浩悅資本認為,二尖瓣反流發病率是主動脈瓣狹窄的3-5倍,二尖瓣修復和置換產品為臨床剛需,市場潛力巨大。目前TAVR市場已經趨于成熟,二尖瓣反流治療領域尚屬起步階段,但是近幾年無論是修復還是置換產品都取得很好的臨床表現。
TOP 3:Genesis Medtech收購瑞奇外科
Genesis Medtech收購國內微創外科耗材的領軍企業瑞奇外科,瑞奇外科起步于開放外科手術耗材開放吻合器,后逐步專注于微創外科耗材腔鏡吻合器和超聲刀,并將在未來繼續深耕微創外科相關器械耗材。
就微創外科領域,超聲刀,開放吻合器和腔鏡吻合器市場而言,國內有近百億元人民幣市場,技術壁壘較高的超聲刀和腔鏡吻合器,90%市場份額依然被外資企業強生和美敦力壟斷。瑞奇外科在技術壁壘較高的腔鏡吻合器和超聲刀領域,都是國內率先推出產品的公司,國內外都實現商業銷售,收入是國內該領域最多的國產企業。
但作為該百億市場規模的領域,目前尚無國產上市公司,是國內醫療器械大品類中缺位的,在產品性能通過不斷迭代提升,國家政策支持,進口替代不斷加速的過程中,該領域被上市公司和并購基金所看重。我們看到近年外資柯惠(美敦力)、波科,上市公司包括樂普、維力,并購基金中信產業、康橋資本,完成多個并購交易。相信這個領域的進一步并購整合還會持續發生,待頭部3-5家企業通過并購整合,建立規模效應,更強的技術優勢和產品覆蓋后,市場上沒有技術儲備的中小仿制企業將逐漸被市場淘汰。
2019醫療器械國內并購案排名 ?
來源:浩悅資本根據披露信息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