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藥械采購平臺發布《關于吉林省醫療機構高值醫用耗材網上集中采購工作配送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
《通報》明確,截止到2019年8月1日前,在吉林省平臺注冊通過的配送企業,到2019年12月15日仍在平臺配送金額為零的1720家配送企業予以通報,這次通報的企業全部暫停在采購平臺使用。
1720家耗材商,被一次性全部暫停配送資格。
吉林省藥械采購平臺表示,此次清理就是為了加強高值醫用耗材網上集中采購工作管理,進一步規范掛網采購。
與此同時,吉林省藥械采購平臺同步下發《關于對未進行高值醫用耗材網上采購醫療機構的通報》,161家醫療機構因高值耗材掛網采購金額為零,被通報批評。
早前《關于印發吉林省醫療機構高值醫用耗材網上陽光采購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中,就明確如果兩次以上出現違規網下采購,不在吉林省平臺掛網采購且拒不改正的,耗材企業將被取消配送資格,醫療機構不僅要被通報批評,相關領導也要承擔主要責任。
不止吉林省,早前遼寧省就一次性清理了4749家耗材配送企業。
遼寧省藥械采購網發布《關于2018年度醫用耗材供應配送情況的通報》,明確對于1791個未建立配送關系和2958個建立了配送關系但未承擔配送任務的企業,直接從遼寧省醫用耗材配送企業庫中移除,取消配送資格。
除此之外,對承擔配送任務但綜合配送率為0的377個配送企業,《通報》明確要求由市級醫保局按管理權限進行約談并限期改正!
而在這次清理前三個月,遼寧省資質過期的170家耗材生產企業和549家配送企業,由于沒有申請更新或者更新材料不合格,被明確要求直接停止所有陽光采購產品配送資格!
連續2次大規模的清理,主要原因都是集中在耗材配送商“資質過期或不合格”、“零配送”。
高頻率且大規模的清理,都是為了提升耗材配送的集中度,清理一批違規不合格,且效率不高的耗材商。
可以看到的是,對于醫用耗材集中采購中配送企業監管,醫保局已經開始加大監管力度,而稍有不慎,耗材商就可能會踩雷!
如果說以往藥械采購平臺對于耗材企業、醫療機構掛網采購行為的規范、監管,主要是起到警示作用,那么從今年開始,耗材購銷的“合規”,很大程度上和企業“生死”掛鉤。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第一批高值耗材治理名單,18種高值耗材被要求重點治理,全國100萬醫療機構要據此制定院內治理目錄,這意味著從采購、配送到使用,都將會制定極為嚴格且周密的監管和處罰措施。
國家醫保局的成立,帶量采購政策出臺,院內高耗的治理,“降價”絕非首要目的,就是要通過新醫保局“招采、支付、監管”大權一身,斬斷中間環節灰色利益鏈,降低了中間環節的成本!
業內人士指出,高值耗材在流通環節的費用占比約為30%,水分很大。預計在新一輪高耗治理政策出臺后,30%企業將在5年內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