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國醫療器械產業近40年高速發展,產品種類逐漸齊全、質量標準穩步提高,創新能力不斷完善,目前正朝著國產化、品牌化、高端化、國際化方向發展。目前已有79家醫療器械企業在A股和港股上市。這些優質的上市公司是龍頭企業的集合,也是行業發展的風向標, 這個群體一定程度上代表行業的發展現狀、繁榮程度和市場格局。華夏基石產業服務集團在宏觀產業發展環境的基礎上,從中觀和微觀層面對這些醫療器械上市公司進行深入研究,將按照細分領域陸續發布中國醫療器械上市公司發展白皮書系列報告,本篇是第2篇-醫用耗材篇。本文節選報告部分內容。
醫用耗材是醫療器械行業中占比約32%的重要細分領域,國內行業增速達20%左右。由于我國在材料技術、產品設計和加工等方面的快速發展,高值耗材行業各個細分領域,包括骨科植入物、血管介入器械、眼科耗材和生物活性材料等涌現了一批優秀企業。目前,已有6家骨科植入物耗材企業、7家血管介入器械企業和5家眼科等其他高值耗材企業,共計17家公司(微創醫療主營業務包括骨科和血管介入)在A股和港股上市。國內上市公司的部分產品,如心臟支架和心臟瓣膜等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由于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和規模優勢,低值耗材行業發展良好,品種非常全面,產業鏈十分成熟,有10家龍頭企業登陸資本市場。本報告在對細分行業研究的基礎上,以17家高值耗材上市公司和10家低值耗材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分為4個細分領域,進行了多維度的系統深入分析,內容分為7個部分:
第1部分介紹國內高值和低值耗材行業概況與上市公司基本情況及產品圖譜;
第2-4部分分別對骨科植入物、血管介入器械和眼科等其他高值耗材細分行業及相關上市公司發展進行研究,包括了各細分領域定義與分類、產業鏈分析、總體市場規模、細分領域市場規模、行業競爭格局、上市公司產品注冊證書情況、上市公司產品收入結構比例、研發投入與占比、研發產出情況、銷售模式及費用情況、營收規模與增速、營業利潤規模與增速、盈利能力與運營能力分析;
第5部分為高值耗材上市公司發展洞察,包括總結高值耗材行業發展特征,行業發展政策和技術環境、產業發展關鍵要素、上市公司發展戰略洞察、行業發展機會、挑戰和趨勢;
第6部分對低值耗材行業及10家相關上市公司發展進行研究,包括了低值耗材分類、產業鏈分析、總體市場規模、細分領域市場規模、行業競爭格局、上市公司產品注冊證書情況、研發投入與占比、研發產出情況、銷售模式及費用情況、營收規模與增速、營業利潤規模與增速、盈利能力與運營能力分析;
第7部分為低值耗材上市公司發展洞察,包括總結低值耗材行業發展特征,行業發展政策環境、產業發展關鍵要素、上市公司發展戰略洞察、行業發展機會、挑戰和趨勢。
一、醫用耗材上市公司概述
01、高值醫用耗材上市公司基本情況
目前我國已上市高值耗材企業共計17家,分布于血管介入、骨科植入物、眼科植入物和血液凈化等細分領域。這些上市公司所在地在上海、北京和廣東省最多。其中有10家在A股上市,7家在香港上市。已披露招股書待上市高值耗材企業包括三友醫療和愛博諾德。
高值耗材上市公司產品布局:樂普醫療、威高股份和微創醫療依靠多年的內部研發和并購拓展,產品線非常豐富。佰仁醫療、啟明醫療和健帆生物等企業則專注于細分領域產品技術研發創新,產品線單薄。
02、低值醫用耗材上市公司基本情況
目前我國已上市低值耗材企業共計10家,分布于醫用敷料、手套、采血管和輸液穿刺等細分領域。淄博市及周邊良好的化工體系基礎和適宜的氣候環境,擁有兩家手套上市公司。宜昌和紹興依靠周邊良好的棉紡原料和水路出口交通便利,各有1家敷料上市企業。廣州擁有維力醫療和陽普醫療2家導管和采血管上市公司。
已披露招股書的待上市低值耗材企業包括穩健醫療、拱東醫療、偉康潔婧、康基醫療、江西3L、安特醫療、中紅普林、天益醫療、林華醫療。排隊申報上市企業較多,但低值耗材企業上市通過率較低。
低值耗材上市公司產品布局:多數低值耗材企業在自身細分領域進行研發升級和產品線組合,發展成為方案解決商。10家低值耗材上市公司中,5家轉型涉足高值耗材領域,如藍帆醫療則通過海外收購獲得心臟介入器械,陽普醫療通過自主研發和對外并購開展IVD試劑、儀器、軟件和服務的業務。
二、骨科植入耗材上市公司發展研究
01、我國骨科植入類市場規模保持高速增速
我國骨科植入類市場規模由2013年的117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25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7.14%,已成為世界第二大骨科植入物市場。未來隨著中國老年骨病如骨質疏松、椎間盤突出、股骨頸骨折等的發病率持續上升,再加上人們對健康需求的增長和支付能力的提高,國內骨科植入市場增速將遠高于全球,未來5年有望繼續保持約15%的年復合增速。
02、中國骨科植入物市場格局分散
2018年中國骨科植入市場前20的生產企業共占據57.34%的市場份額,其中6家進口企業共占據38.84%的市場份額,14家國產企業共占據18.50%的市場份額。國產骨科植入物主要集中在二級醫院的中低端市場。產品出口也是以價格競爭優勢拓展國際市場,主要是東南
亞、南美、非洲等國家和地區,出口額在70億元左右。
03、骨科植入耗材上市公司業務收入結構
微創醫療:?骨科器械為最大業務板塊,占比35.3%;
威高股份:?骨科產品占比13.4%;
大博醫療:主營創傷類產品,占比64.11%,脊柱類占比20%;?
凱利泰:主要業務為創傷和脊柱骨科類醫療器械,占比62%;?
愛康醫療:主要收入來源為髖關節和膝關節植入物,其次為3D打印產品;
春立醫療:收入基本來源于關節植入物。
04、相關上市公司的骨科部分營業收入高速增長
近5年,6家骨科上市公司的骨科部分營業收入高速增長,遠高于行業平均速度。2018年,微創骨科業務板塊國內最高,為16億元,威高骨科收益約12億元。營收規模較小的春立、愛康和凱利泰增長40%,大博和威高增速也超30%。
三、血管介入耗材上市公司發展研究
01、中國心血管介入耗材市場增長較快
2018年國內心腦血管介入類耗材市場規模高達535.9億元。在老齡化日趨嚴重情況下,心腦血管介入產品需求將持續攀升,近年來市場規模增長率都在18%以上。
02、中國血管介入器械上市公司在細分領域產品各有所長
國內7家血管介入器械上市公司中,并沒有一家在血管介入器械各個領域都有主力產品。樂普醫療是國內心臟支架領域領導者;先健科技主導封堵器產品;賽諾醫療在心臟支架和球囊導管領域處于領先地位;佰仁醫療主力產品為生物瓣膜;心脈醫療主要產品為外周血管主動脈支架;微創醫療產品線相對豐富,包括了新一代心臟支架、外周主動脈支架和經導管瓣膜。
03、血管介入器械上市公司營收保持高速增長
樂普醫療在血管介入耗材上市公司中營業收入最高,2018年營收達到62.6億元,微創醫療達46億元。其他創業型公司營收規模較小。先健科技、樂普、心脈醫療和微創醫療近年營收增速持續加快,2018年營收增速都超30%。
04、血管介入器械上市公司市值大幅增長
近一年內,多家血管介入器械公司享受上市新規的紅利登陸資本市場。隨著港股和科創板對生物科技與先進醫療器械等領域企業盈利要求的寬容度提升,吸引了一批創新藥和創新醫療器械企業申請上市。近半年內有心脈醫療、賽諾醫療、佰仁醫療和啟明醫療這4家血管介入器械公司上市。近5年內,微創醫療依靠持續的高強度研發投入創新和資本并購,市值上漲3.6倍;樂普醫療依靠研發投入和頻繁的資本并購打造心血管生態圈,近5年市值上漲近3倍;先健醫療則上漲近50%。
四、眼科等高值耗材上市公司發展研究
01、眼科高值耗材高速增長,國內龍頭企業出現
2018年我國眼科高值醫用耗材市場規模約為76億元,同比增長17%。國內上市公司歐普康視專業研發、生產硬性透氣性角膜接觸鏡類產品,是目前中國領先的角膜塑形鏡企業。冠昊生物子公司珠海祥樂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2.04億元,優得清脫細胞角膜產品推廣并不順利。昊海生科在醫用高值耗材方面主要生產銷售人工晶狀體及視光材料,如今已覆蓋國內超過30%的市場份額。
02、中國眼科等上市公司產品結構
冠昊生物:主要從事眼科人工晶體代理銷售和生物補片的研發生產銷售,其中代理人工晶體占營收約45%, 另外腦膜補片營收占比約28%。冠昊生物有16個產品批文, 獲批了人工角膜產品, 但未形成銷售。
歐普康視:擁有2個三類證書,主要收入來源為角膜塑形鏡和隱形眼鏡。
昊海生科:目前在港股和A股科創板兩地上市,主力產品為透明質酸及相關深加工產品。?產品證書包括33個3類注冊證書,醫療器械創新網包括骨科、 整形美容與創面護理、?眼科及防黏連及止血。
正海生物:主要從事再生醫學產品研發、生產、銷售,主要產品為口腔修復膜、腦膜修復和骨修復,擁有4個產品注冊證。
健帆生物:擁有9個三類產品注冊證書,主要產品為血液凈化耗材。
03、眼科等高值耗材上市公司營收保持增長
在5家上市公司中,昊海生科和健帆生物2018年的營業收入超10億元,另外3家上市公司營收規模較小,低于5億元。健帆生物和歐普康視近兩年營收增速大幅上升,正海生物近年保持20%平穩增速。
04、眼科等高值耗材上市公司市值總體大幅上漲
除冠昊生物由于業績增長乏力,同時人工角膜項目拓展緩慢等原因使其市值快速下滑,其他4家公司市值均呈現較大的漲幅。健帆生物近3年市值增長較低位時期超2倍;歐普康視較其低位時期增長近3倍;昊海生物科技和正海生物的市值增長幅度也達到近2倍。
五、高值耗材上市公司發展洞察
01、中國高值耗材行業發展特征洞察
我國高值耗材產業發展速度快,高值耗材品類全;企業規模不大,競爭格局分散;外資品牌主導高端市場,國產品牌奮起直追;上市公司資本運作頻繁,行業整合加速;市場規模穩步增長,產業前景廣闊。
02、中國高值耗材行業發展政策環境洞察
研發端政策:我國政府多次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創新醫療器械研發,提升高值耗材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主要包括加快創新醫療器械審評審批、重點發展重大臨床價值產品和加速國產化等。
流通和應用端政策:在醫保控費的大背景下,政府出臺多項政策組合拳降低耗材價格,包括取消耗材加成、兩票制和帶量采購。
企業應對措施:①提前根據市場規模和競爭格局優化產品管線布局;②提升運營,優化成本費用控制;③結合自身優勢,充分利用政策窗口期,進行業務模式創新,提高自身產品的市場份額。
03、中國高值耗材行業發展關鍵要素洞察
研發能力是核心競爭力,企業需要持續的加大研發投入,招攬研發人才,同時加強與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開發滿足臨床需求的差異化產品,構建企業競爭力。
營銷網絡是決定性因素,高值耗材企業在產品銷售推廣中需要提供跟臺和物流輔助等專業服務,營銷團隊必須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和素養。
品牌建設是長期過程,高值耗材企業在產品銷售推廣中需要提供跟臺和物流輔助等專業服務,營銷團隊必須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和素養。
資本實力是企業壯大的保障,高值耗材的研發時間長,營銷費用高,這些都要求企業具備雄厚的經濟實力。同時企業并購整合過程中也需要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企業可與金融資本合作,成立上市公司+PE的并購基金,靈活應用資本杠桿,收購行業內優秀標的。
04、中國高值耗材行業上市公司發展戰略洞察
高值耗材上市公司的發展路徑:大都先從某一兩種高值耗材的技術攻關突破,開始國產化滲透,逐步打造為細分領域領先企業,然后對已有產品進行技術改良升級,以擴大細分領域的領先優勢。再通過攻克新的、國產化程度較低的高值耗材,形成更加寬闊的產品管線,有些企業還會通過并購其他細分領域產品,形成綜合性耗材供應商。國內17家高值耗材上市公司按照其戰略發展路徑,可分為5種類型。
精品引領型:心脈醫療、佰仁醫療、啟明醫療、賽諾醫療。該類企業上市時間不長,處于快速發展期,專注于細分領域產品創新研發,打造以明星產品為支撐的細分領域隱形冠軍。
內外并重型:春立醫療、愛康醫療、先健科技。該類型的企業在骨科或者心血管等專一的細分領域進行自主研發和并購整合,打造產品組合豐富的細分領域龍頭。
綜合拓展型:微創醫療、威高股份、大博醫療、凱利泰、冠昊生物。該類型的企業從起家領域向其他相關領域拓展,擴大企業規模,打造綜合性醫用高值耗材供應商。
平臺擴張型:健帆生物、正海生物、昊海生科。利用其技術平臺擴張產品的疾病醫療器械創新網,打造成血液凈化、再生醫學等技術領域領導者。
生態構建型:樂普醫療、歐普康視。圍繞某一個專科病種開展疾病預防-檢測-診斷-產品開發-醫療服務-康復等多方面的業務,打造全價值鏈閉環的生態企業。
05、中國高值耗材行業機會洞察
基層醫療和非公醫療機構存量市場放量;國際化拓展企業成長邊界;進口產品的國產替代空間巨大;差異化產品和服務具有廣闊前景;創新研發獲取超額利潤。
06、中國高值耗材行業發展趨勢洞察
高值耗材進口替代加速;高值耗材行業整合加劇;生態型企業更能獲得長期競爭優勢;跨界新技術重塑商業模式。
六、低值耗材上市公司發展研究
01、低值耗材全球市場增長緩慢,國內市場快速增長,競爭格局分散
惠譽旗下研究機構BMI Research在報告中分析, 2016年全球低值醫用耗材市場規模約為528億美元,2017年和2018年市場規模將分別達到553億美元和581億美元,其中美國和歐洲市場最大,分別占約40%和30%。國內市場低值耗材受益于我國醫療需求增長,低值耗材市場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2018年我國低值醫用耗材市場規模約為641億元,同比增長19.8%。
低值耗材市場格局分散,低值耗材細分種類繁多,國內市場高度分散,僅威高醫療市場占比較高,達到11.9%,康德萊2.26%,維力醫療1.15%,其他廠家占比均不到1%。
02、低值耗材上市公司產品收入結構
奧美醫療:?醫用敷料為其主要收入來源,占比高達87.90%。
陽普醫療:真空采血系統以及其配套的儀器設備、軟件等為其主營業務,在該領域覆蓋較為全面,研發人員也較多。其中耗材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61.13%。
三鑫醫療:主營注射穿刺產品及血液凈化類產品。注射類產品占比45.63%,血液凈化類占比53.30%。
英科醫療:主要業務為醫用高分子手套,占比84.75%。
振德醫療:主營傳統醫用敷料、壓力固定、現代傷口護理、手術室防護隔離產品、工業用醫用防護產品,占比高達96.30%。
南衛股份:主營透皮產品、醫用膠布膠帶及繃帶、運動保護產品、急救包及護理產品等,占比高達95.91%。
康德萊:?主要經營穿刺針、穿刺器、介入類以及袋管類醫用耗材,占比99.72%。
藍帆醫療:主要經營醫用手套,是全球生產銷售醫療級PVC手套的龍頭企業,該部分產品占比60.27%。
維力醫療:?主營業務為與麻醉、呼吸、透析類相關的醫用導管,其占比為99.22%。
普華和順:?主要經營傳統醫用導管、精密輸液導管以及滯留針。
03、低值耗材上市公司營收規模不大,增長乏力
10家低值耗材上市公司中,2018年營收超20億元的有奧美醫療和藍帆醫療兩家,另外,營收超10億元的有5家,有9家公司正向增長,僅陽普醫療為負增長。其中藍帆醫療、三鑫醫療、維力醫療、康德萊和奧美醫療2018年增速超10%。藍帆醫療增速最高,其收購血管介入耗材企業后營收增速顯著上升。利潤規模也普遍不大,超1億元的5家,超2億元的奧美醫療和藍帆醫療2家。
04、低值耗材上市公司市值總體呈下滑趨勢
低值耗材10家上市公司中,除藍帆醫療通過近60億元并購百盛國際的心臟支架業務向高值耗材轉型,市值呈上漲趨勢,另外9家企業在近5年內均呈現下滑趨勢。其中普華和順、維力醫療、陽普醫療和三鑫醫療市值距離高點下滑幅度超50%。
七、低值耗材上市公司發展洞察
01、中國低值耗材行業發展特征洞察
我國低值耗材產品種類齊全,但以低端產品為主,高端耗材供給不足;產品出口占比較大,但毛利率較低,利潤水平不高;產品競爭格局分散,產業完整度較低,缺乏規模優勢。
02、中國低值耗材行業發展政策環境洞察
低值耗材,特別是低端低值耗材由于產能充足,而高端的低值耗材國產技術水平較差。國家政策鼓勵低值耗材進行產業升級,開發創新性強的高毛利產品。在流通端,由于低值耗材需求量小、品種多,多由中小型經銷商鋪貨到終端,尚未大規模推行“兩票制”。在采購方面,已有省份推行集中采購政策,這將壓縮流通環節,降低產品價格。
03、中國低值耗材行業發展關鍵要素洞察
規模化生產與低成本;質量控制技術;技術創新能力;市場資源開發能力;區位因素。
04、中國低值耗材行業上市公司發展戰略洞察
低值耗材企業根據其在市場渠道、生產能力、資本運作能力等各自的優勢資源,采取不同的戰略發展模式。國內10家低值耗材上市企業中,已有5家涉足高值耗材領域,以獲取更高的利潤水平
產業轉型升級型:藍帆醫療、康德萊、普華和順、陽普醫療和三鑫醫療。該類型公司通過自身進入高端產品研發或者并購進行產業升級,進入高值耗材領域,從而實現業務多元化發展,增強公司的盈利能力,打造成高值+低值耗材雙輪驅動型企業。
產品規模擴張型:英科醫療和南衛股份。利用良好的銷售渠道基礎,進行產能擴張和市場拓展,不斷加大產品的市場份額,并逐步形成全球化的營銷網絡體系。
產業整合型:維力醫療、振德醫療和奧美醫療。該類型企業在現有技術平臺和產品線的基礎上,積極整合相關領域其他產品,豐富產品組合,打造多場景方案解決商的商業模式細分領域龍頭。
05、中國高值耗材行業機會洞察
研發高端低值耗材;海外建立自主品牌;開拓家用產品類別;挖掘非洲和中東市場;轉移過剩產能。
06、中國高值耗材行業發展趨勢洞察
國內市場拓展成為低值耗材企業發展重點;國內低值耗材行業集中度加快提高;國內低值耗材企業轉型升級成主流;國內低值耗材上市企業通過資本運作促進產業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