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上海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認為,現階段的醫用耗材帶量采購其實只是一種應急機制。“我們更關注醫療服務價格管理及體系建設,這才是長遠需要做的事。”
另外有專家表示,醫用耗材帶量采購實施的難點在于:能進入招標環節的藥品,一定通過了一致性評價,有國家藥監局背書,價格最低者中標即可;但不同的是,醫藥耗材的分類標準到目前為止都并不完善。
在中國醫學裝備協會舉辦的“2019醫用耗材集中采購(秋季)工作經驗交流會,有與會專家也表示醫用耗材帶量采購需加強衛生經濟學評估,堅持質量優先和質量一致性評價。帶量談判需要充分的市場調研和聽取臨床專家的意見。
在耗材帶量采購中,如何保證低價中標產品的質量一直是個難題,而一致性評價就相當于為耗材設立了“質量標準線”,對標準線以上的產品進行談判采購,即使唯低是取,質量也能有最基本的保證。
耗材一致性評價,通過對同品種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或者臨床使用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評價,能夠證明該醫療器械安全、有效的,可免于進行臨床試驗。
一致性評價是醫用耗材帶量采購實施的基石,而隨著醫用耗材帶量采購全國大范圍推進,一致性評價落地的急迫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早在8月12日,國家醫保局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6395號建議的答復》,其中明確表示:
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積極配合醫療、信息、衛生經濟、編碼、醫保、物價、招采、流通等相關專業機構,促進醫用耗材各環節管理的無縫隙銜接,提高管理效率,并配合相關管理部門建立耗材一致性評價機構,加強相關方面研究,完善評價機制,間接促進對一次性非植入高值耗材等費用增長的合理控制。
也就是說,國家衛健委明確提出,下一步將建立醫用耗材機制性評價!
為了建立醫用耗材一致性評價,國家衛健委早有行動。
2016年-2017年,以大型醫院醫用耗材使用及管理現狀為突破口,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委托工作組隨同大型醫院巡查專家組分四批赴北大醫院、北大人民醫院等30家部屬大型醫院開展現場調查。
2017年12月又以公函形式對剩余14家委管大型三級醫院開展了函調工作,通過查閱資料、人員訪談、現場查看、函調等形式對上述44家醫院的醫用耗材采購、存儲、(院內)流轉、使用、購銷費用,以及耗材使用監管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并形成《大型醫院巡查醫用耗材院內使用現狀調查報告》。
一致性評價又是以統一編碼體系和評分標準為基礎的。
國家醫保局早在今年6月發布的《醫療保障標準化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醫保發 [2019] 39號》中,明確提出醫用耗材要全國統一編碼!
▲醫保醫用耗材編碼結構
實現醫保醫用耗材全國統一編碼后,相當于一個醫用耗材在全國有了唯一一張“身份證”,打通從生產企業內部到流通、使用所有環節的編碼、數據接口、電子數據交換等相關信息的接口,實現全國范圍內、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內信息可交換。
并且國家醫保局要求,2020年全國實現醫用耗材統一編碼。
通過醫用耗材統一編碼為一致性評價打好基礎,再通過一致性評價為帶量采購鋪好路。未來像藥品一樣,勢必要通過一致性評價先過濾掉一批小型且沒有技術優勢的耗材生產企業。
據報道,在醫院管理分論壇上,中國藥品監督管理研究會副秘書長王寶亭表示,隨著政策不斷推進,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數量會逐漸減少。
目前,醫用耗材帶量采購已經8省實施,京津冀聯盟也明確落地。在加速推進并且大范圍推開的過程中,為了最大程度避免“劣幣驅逐量幣”,醫用耗材統一編碼和一致性評價的落地,就愈發顯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