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貪腐人員無論職務高低,必須在3月31日前限時交代問題、提交辭呈。”
3月3日,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在總裁辦公會上的講話,將華熙生物推上了風口浪尖。這份對外的講話文稿里,沒有絲毫掩飾、也沒有從企業形象出發的謹慎措辭,字里行間充滿內部大整頓的殺氣和決心。
這場反腐風暴的背后,是華熙生物近年來業績的持續崩塌。
此次會議距離華熙生物發布2024年業績快報僅間隔3個工作日,而此時的華熙生物股價距離歷史高點已經下滑近85%。2024年營收同比下降11.6%,凈利潤暴跌72%,創下上市以來最差業績。
趙燕將危機歸咎于“組織的熵增速度遠超時代允許”,并啟動了一系列變革:收緊外包、整頓貪腐、重組部門,同時投入超7000萬元用于管理架構調整和薪酬體系改革。
然而,這場“人的變革”代價沉重,2024年多名核心技術人員離職,包括被視為“技術靈魂”的郭學平退休,夸迪品牌創始成員枝繁繁因糾紛起訴公司,進一步動搖了投資者信心。
01
從巔峰到低谷
玻尿酸神話的破滅
華熙生物曾憑借玻尿酸原料的壟斷地位和功能性護膚品的爆發式增長,一度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
2019年上市后,其市值一度逼近1500億元,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在2022年貢獻了46億元營收,潤百顏、夸迪等品牌年均增速超100%。
然而,2023年起,功能性護膚品業務營收下滑18.5%,2024年上半年繼續暴跌29.7%,存貨規模攀升至13.15億元,顯示產品滯銷問題嚴峻。
業績失速的根源在于過度依賴營銷驅動的增長模式。
華熙生物早期通過“玻尿酸+消費品”戰略快速擴張,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消費者回歸理性,其護膚品業務未能建立技術壁壘,反而因渠道紅利消退和管理混亂陷入困境。
02
醫美三劍客分化
行業整體“熄火”
“醫美三劍客”中,愛美客和昊海生科雖保持增長,但增速顯著放緩。
2024年上半年,愛美客凈利潤同比增長16.35%,創上市以來最低增速;昊海生科凈利潤增長14.64%,但受美容儀新規沖擊,光電業務收入下滑11.54%。
行業整體增速從2023年的20%降至2024年的10%,消費者對醫美的選擇更趨理性,客單價下降成為普遍趨勢。
競品方面,錦波生物憑借重組膠原蛋白產品異軍突起,2024年上半年營收增長90.59%,凈利潤暴漲182.88%,成為華熙生物在膠原蛋白賽道的勁敵。
然而,目前尚未有競品公開回應華熙生物的反腐事件,行業更關注自身如何應對監管趨嚴和消費疲軟的雙重壓力。
03
懸崖勒馬
莫等失足,萬劫不復
近年來,內部腐敗導致企業利益受損、垮臺乃至企業員工被“一鍋端”的都大有企業在。
01
武漢某公司高管“自導加薪”案
首席人力資源官鄭某利用“秘薪制”漏洞,通過虛開發票報銷、冒領薪資等方式侵占公司184萬元。其利用管理層信息差,繞過財務審批流程,最終因職務侵占罪獲刑三年緩四年。
02
上海信誼聯合醫藥虛開發票案
該企業是國企上市公司上海醫藥的全資子公司,今年1月份剛被上海市稅務局第二稽查局以虛開增值稅發票的行為處以62.56萬元的罰款。從罰款金額來看,虛開發票數額應該不小。
03
全員涉案的虛開發票案
廣東清遠易充公司實際控制人郭某組織員工虛構交易,為關聯公司虛開發票抵扣稅款435萬元,導致公司全員(包括普通職員)被判刑,最高刑期達11年。
企業通過虛開發票套現后,資金多用于商業賄賂、賬外支出或高管侵占,形成“腐敗-套現-再腐敗”閉環。而秘薪制、外包模式、稅收優惠政策等常成為犯罪溫床。
從個人追責到全員連坐,從行政處罰到刑事定罪,目前國家對于貪腐呈現“零容忍”態勢。如虛開發票價稅合計超250萬元可能面臨7年有期徒刑。
華熙生物的“刮骨療毒”,既是自救,也是行業轉型的縮影。當醫美從暴利神話回歸理性競爭,唯有通過技術突破、管理革新和合規經營,才能重塑競爭力。
04
國家反腐基調的微觀映射
此次的反腐行動與近年來國家“刀刃向內”的反腐基調高度契合。
國家層面近年來持續深化反腐敗斗爭,通過制度完善、機構改革、專項行動、技術賦能等多維度舉措,構建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
華熙生物的“限時反腐”直接呼應了國家對醫療行業反腐敗的專項整治(如2023年衛健委“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其暴露的外包黑洞、技術人員離職等問題,也印證了國家推動國企/上市公司治理現代化的迫切性。
未來,類似事件將面臨更嚴格的監管審查。
從“刮骨療毒”到“組織熵減”從制度重建到文化革新,這一過程揭示了一個核心命題: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反腐的本質都是通過凈化系統、重塑秩序,為可持續發展注入內生動力。
當企業的自我革命與國家治理同頻共振,反腐敗便超越了單純的紀律約束,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引擎。
如今的華熙生物,正在用自己經歷與教訓,提醒著每一個向前沖的選手,要時刻警惕、保持思考、居安思危、防微杜漸。
這場反腐風暴的成敗,不僅關乎一家企業的存亡,更將為中國醫美行業乃至整個市場體系的規范化發展提供重要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