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周血管支架類醫用耗材的集中帶量采購(集采)工作正式進入執行階段,標志著外周介入市場將迎來重大變革。
深圳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已發布通知,明確本次外周血管支架類醫用耗材的集采周期將從2025年5月1日持續至2028年4月30日。湖南、廣東、江西、貴州、陜西等多個省份均明確表示,將于5月1日起執行中選結果,而海南、安徽等地也分別計劃在5月及5月上中旬落地執行。此次集采的執行環節,多地均強化了監管措施,確保中選產品的采購與使用規范。
去年,外周血管支架類耗材被列入第五批耗材國采品種,需求量達25.8萬個,共有18家企業中選。集采覆蓋了各血管部位的支架產品,包括外周動脈支架和外周靜脈支架,以及新一代載藥支架和覆膜支架等,有效保障了臨床治療的多樣性。
據國家醫保局介紹,我國每年接受外周血管植入治療的患者數量相對較少,但外周血管支架的成本和價格均高于心臟支架。此次集采的落地,將實現外周血管支架類耗材的降價,并有望進一步放量,提升相關產品的臨床可及性。
盡管中國外周介入市場的發展前景廣闊,但目前仍由外資企業主導,國產市占率較低。從第五批國采醫療機構報送需求數據來看,國產品牌在下肢動脈支架類和非下肢動脈支架產品中的需求占比均較低。
然而,國產企業在積極布局外周介入市場方面并未停下腳步。惠泰醫療、歸創通橋、心脈醫療等企業正在積極推動創新研發,完善產品線,并推進上市產品的商業化。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國產創新產品獲得監管機構的批準,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
例如,近日暢德醫療和臻億醫療分別自主研發的外周藥物洗脫支架和外周動脈覆膜支架系統獲得NMPA批準。此外,蘇州美創醫等外周血管和腫瘤介入領域的企業也獲得了融資支持,用于推進核心產品的臨床試驗。
盡管面臨外資企業的強勢競爭,但國產外周介入市場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據數據顯示,中國外周動脈疾病介入器械市場規模預計將在未來幾年內快速增長。隨著國產企業不斷加大創新研發力度和推進產品商業化進程,國產外周介入產品的市占率有望逐步提升。
同時,國產企業還需加強與國際市場的接軌,推進創新產品的海外注冊和認證工作,以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在未來的發展中,國產外周介入企業需緊跟市場趨勢和技術前沿,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以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文章來源:摩熵醫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