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根據《通知》,第五批耗材國采集中開展配送關系確認時間為2月13日至2月22日;協議采購量查看時間為2月13日至2月22日;網上確認三方協議時間為2月13日至2月26日。
按照工作安排部署,確保人工耳蝸類耗材的集采中選結果于2025年3月落地執行;外周血管支架類耗材中選產品企業備貨周期長,需確保中選結果于2025年5月如期落地執行。
截至目前,江西、遼寧、浙江、新疆、云南等地已披露落地執行第五批耗材國采的具體時間,具體地區預計也將快速跟進。
與前幾輪相同,第五批國采依然保持高中選率,此次入選的24家企業中,23家企業都有產品中選,企業中選率達到96%,產品中選率也超過90%。
其中,人工耳蝸類耗材5家企業中選,包括奧地利美迪醫療、美國領先仿生、澳大利亞科利耳等外資企業,以及上海力聲特、浙江諾爾康等內資企業。
外周血管支架類耗材共18家企業中選,包括美國康蒂思、柯惠、雅培、波士頓科學、德國百多力等全球知名外資企業,以及上海美創醫療、歸創通橋等內資企業。
在本輪國采中,國內外企業均表現出積極的降價意愿。人工耳蝸類耗材單套(含植入體、言語處理器)價格從平均20余萬元降至5萬元左右;外周血管介入類耗材最低中標價2280元,降幅超50%。
根據采購文件,人工耳蝸類醫用耗材品種中,植入體年度采購需求量為11239個,言語處理器年度采購需求量為10943個;外周血管介入類中,下肢動脈支架年度采購需求量為123449個,非下肢動脈支架年度采購需求量為101139個,靜脈支架年度采購需求量為33897個。
兩大類耗材即將迎來新價格周期,國采對市場的放量助力將被再度驗證。
02
除了第五批國采外,國家醫保局重點指導的七大全國聯采多數也在有序推進,相關中選結果有望在近期密集執行。
江西牽頭27省生化診斷試劑集采平均降幅70%;安徽牽頭28省體外診斷試劑集采平均降幅52.62%,最高降幅為84.25%;廣東超聲刀頭集采在首次集采降價70%基礎上,平均再降12.18%,最高降幅53.58%;浙江牽頭的乳房旋切針省際聯盟集采均價從3000元左右降至821元;福建牽頭的血管組織閉合用結扎夾全國聯采,平均降幅59.83%;河北牽頭的血管介入聯盟集采也已于1月22日至1月27日公示擬中選結果。
此外,甘肅牽頭24省外周血管介入集采也于近日開標,外周血管介入類微導管(含套裝)、微導絲、明膠海綿、栓塞膠、栓塞微球等5類耗材產品中選率高達98%,平均降幅62.21%。
大規模集采的密集執行,預計將對原有耗材市場格局形成沖擊。從過往集采落地后的相關市場表現來看,順利中標國產品牌有望借勢實現產品放量和業績增長。
例如,沛嘉醫療在業績公告中提到,其神經介入業務彈簧圈產品在多個省級及省際聯盟集采中中選,銷售量迅速提升。根據華安證券研報,在2020—2022年集采政策僅僅主要覆蓋彈簧圈一類單品的情況下,國產四家巨頭份額占比就由3.85%迅速提升至17.00%。
近日,國家醫保局召開“保障人民健康 賦能經濟發展”新聞發布會,其中提到,下半年開展第6批高值醫用耗材集采。同時將在地方層面開展具備專業特色的全國聯盟采購預計達到20個左右,包括中成藥、中藥飲片以及高值耗材等。
基于集采提質擴圍同步推進,執行層面的強監管也在同步升級。
國家醫保局、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完善醫藥集中帶量采購和執行工作機制的通知》中提到,各批次集采結果落地執行第3個月起,要組織對本區域醫療機構中選藥品和耗材進院情況開展一輪問題排查。
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飛行檢查工作交流近日在京召開。會議強調國家局將繼續聚焦集采中選、無菌和植入性醫療器械等重點品種、注冊人委托生產等重點環節,組織開展飛行檢查,督促各省局切實落實屬地監管責任,保障公眾用械安全。
2025年,集采對耗材市場影響還在持續擴大。
附: